大亨掇只壶为何成为紫砂界圣杯?美学与工艺的巅峰融合壶友们大家好!这一期展示的是紫砂界里最有名的一把壶,为世人共称“壶王”的大亨掇只壶,这是清代邵大亨的杰作,以简朴和风骨著称。
顾景舟大师称赞它,选泥讲究,造型审美深奥,技艺超群,简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这把壶,简约而不简单。原矿清水泥,颜色温润,文人气息满满。壶嘴挺拔,壶把敦实,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
高熙在《茗壶说》里提到,邵大亨的壶,不仅样式雅致,而且仿古功力深厚,超越古人。他的掇壶,肩腹骨肉匀称,雅俗共赏。注权自然,口盖紧密,口内厚狭,防缺;气眼内外锥形,通畅无阻。这壶,真是把邵大亨的壶艺技术展现得淋漓尽致。
公认现存于世的至少有六把邵大亨制作的大亨掇只,其中五把为私人收藏,一把为四海壶具博物馆馆藏。
最初由丁松林先生拥有,后传给儿子丁燮清,他误以为是陈寿珍的壶。抗战时,这壶被周品珍送给了潘序伦。80年代,潘家后人请徐汉棠鉴定,确认为真品。顾景舟大师也赞赏有加。1987年,潘家因建房缺钱,许四海以3万元买下。有人出7万美元,但许四海认为文化价值无价,拒绝出售。
另外一段就是顾老与这把壶的情缘。都知道紫砂圈有个说法,顾景舟不做掇只壶,这里有什么故事呢?
壶的各个部分要协调,线条要流畅,不能僵硬;虚实之间有对比,但又得和谐,不能突兀;转折和过渡的地方得自然,不能生硬;底足和圈足的搭配得有力量感,但又不能显得笨重;收口的地方得慢慢收紧,不能急促,这样才有气度;整个壶得有灵性,不能死板。
顾老与这把壶有什么亲密接触吗?他曾经修复过两把大亨掇只壶,而且壶盖都是他亲手配的。1988年,他给唐国新修复了一把,奇亿娱乐注册。1994年又给上海的一位收藏家修复了另一把。
老规矩,我们还是仅仅从线条的角度来浅浅地了解一下掇只壶。以下我们列举了三款大款大亨款掇只,以不同时代和不同工艺水平的全手工掇只壶为例,进行比较。
欣赏一把的好的大亨款掇只壶,得先考虑壶型和壶胎的协调性。壶胎得和壶身设计合拍,这样壶才能站得稳,看着也顺眼。
如果壶胎太硬或太软,都会让壶用起来不舒服,外观也会受影响。所以,看看哪一把能做到两者之间具有最完美的平衡点,确保壶胎既能托住壶身,又能让人用得舒心。
大亨掇只壶,线条得流畅,不能有犄角旮旯或者太生硬的地方。这就需要制壶的师傅在制作时,细心琢磨壶身的曲线,保证各个部分能顺滑地连在一起,没有那种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棱角或者断点。简单来说,就是要让这壶的线条看起来自然,摸起来顺滑,整体感强。
另外,仔细观察壶身的过渡和转角,不能有硬邦邦的棱角或者太直白的转折,每个转角都应该做得圆润、自然。就是看起来整个壶的线条过渡得像水一样流畅,没有生硬的感觉。
大亨掇只壶的圈足设计得很讲究,需要有挺拔的感觉,线条收得慢条斯理,透着一股从容淡定的气质。这和壶肩的气势一比,更显得整把壶的气场强大。
至于壶口,收口得慢慢来,急不得。太快了壶口看着就小气。简单来说,就是圈足要稳,口收要缓,这样壶的整体感和实用性才能得到保证。
整体欣赏大亨掇只壶,还要注意虚实搭配,胎骨应随着壶身变,胎骨和壶身贴合,硬度适中,太硬或太软都不行,得那个平衡点,让胎骨撑得住壶身,自然过渡,线条流畅。
所说的“度”和“气度”是两码事,前者是壶身和胎骨的契合度,后者是壶的整体风格。需要在制壶时工艺要细致,从里到外,从形到神,都要处理到位。
壶友们,本文浅浅地分析了一下大亨掇只的欣赏角度问题,细品出”壶王“的味道,还需要各位多欣赏,多体会,希望找到自己对紫砂壶的美学理解,更好地欣赏一把好壶。
对于”壶王“掇只的喜爱,当家小吴也是难抑制,多给大家分享一些名家所制大亨掇只,共同欣赏。
公司地址:山东省威海市奇亿紫砂文化有限公司
电话:15232077821
传真:400-822-4455
邮箱:595588519@qq.com
集团网址:http://www.qzqs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