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乐娱乐-招商看紫砂壶,简洁地说就是看料型工三方面。要是展开说,足够写一篇长文。文字这东西写多了就容易迂回繁复,看着眼晕,这个回答我决定多用一些图片说明问题,少码一些字(还是不小心码多了,一次码不完,已全部更新完毕)。
混迹知乎几年来,在知乎上认识了不少做壶卖壶的同行。同行是冤家,但是没同行也不行。同行之间没有争论,那行业就是一潭死水;同行之间没有竞争,行业也很难进步。知乎上的同行,相对于其它互联网平台上的那些真真假假的壶商和作者,绝对是专业且中肯的(有一位知乎用户要排除在外,这位知乎用户一说到紫砂尽是一些恶意的嘲讽、无实质内容的争吵、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和天下唯我独尊的嘴脸),在互联网大千世界中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比如这个回答下的@执大象天下往@制壶匠,写得都很中肯。总之,知乎上的诸同行们可以说是互联网世界里相当靠谱的紫砂从业者。比如紫砂界颜值担当@岩间,这才是真会做壶的美女作者。不要相信某宝上那些经常弄些美女持壶的图片放在首页的紫砂店铺,那些都是糊弄人,我敢用自己的一百个壶打赌那些图片上的美女根本不会做壶,要是我说错了,我直播吃壶。相形之下,有那么几个LOW到爆的讲茶讲紫砂的公众号就有点太没水准了,不是到处抄袭就是胡乱编造,没有一点原创,没有一点思考,没有一点知识储备,纯属特么三无的货。
以上这一段,算是我对知乎诸靠谱同行们的一点小小致敬。接下来,就开始谈正题了。
泥料本应放在第一部分讲,但由于泥料部分比较枯燥,所以就放在后面再说,先讲紫砂壶的“型”。
紫砂壶的料型工三方面,型的评判是最主观的。料和工都有相对客观的评价标准,优质泥料和劣质泥料、细致做工和敷衍做工,都很容易对比出来,但器型的评判,可能完全是因人而异。就算是拿顾老的壶来,看不上的也大有人在。所以这里讲器型,就没法讲什么样的器型是好器型,而是尽量多用一些图片去说明,两个“看起来差不多”甚至是“看起来完全一样”的壶,实际上存在着哪些差异。
先放两把容量近似、泥料近似,但是完全为八竿子打不着的两位作者分别做的降坡泥全手工子冶石瓢图:
乍看上去,这两把壶除了颜色略有差异,几乎是完全一样的。但若要仔细端详,会发现两把壶的每一个部件都是不同的:一个身筒上部收得比较窄,另一个收得就略宽一点;盖子的盖片,一个厚一些,一个薄一些;盖钮一个大一些,一个小一些;壶嘴一个瘦一点,一个胖一点(这两把壶的壶嘴差异是最小的);壶把一个圆润一些,一个棱角分明一些。把这么多不同点凑到一起,就造就了两把看似差不多的石瓢不同的风格:一把古拙,一把灵动。
然后出几道看图分辨全手工和半手工的练习题,难度依次增加。由于全手工的身筒、嘴、把都是手工做出来,不断调整之后再拼接到一起的,而半手工的身筒、嘴、把都有模具,所以做出来之后几乎不需要调整就可以拼接到一起,这就造成了全手工的壶看起来比例更加协调舒展,而半手工的壶会略显生硬呆板。看图分辨全手工和半手工,就是通过看壶的“架子”是协调还是生硬,从而判断壶的成型方式。看图不能做到百分百准确,但属于评壶的高级技能。换言之,如果不能从壶本身的“架子”和气韵方面来判断是否为全手工壶,而只能通过看一些“全手工特征”(例如内壁接缝、内壁章等)来判断的话,就很容易被忽悠。一旦掌握了看壶本身的“架子”和气韵的技能,就掌握了紫砂器型审美的命门,一把半手工壶伪装得再好,也终究会露出马脚。
首先是一道最简单的。下面的几把水平壶,只有一把是半手工,其余都是全手工。那么哪把壶是半手工呢?
然后是一道难度很大的:两个几乎一模一样的紫泥石瓢。哪个是全手工,哪个是半手工?
把难度最大的放到最后,下面这俩石瓢,光看图的话,我也分不出来哪个是全手,哪个是半手。所以话说回来,看图评壶,只能作为辅助,壶好不好,是必须要上手看实物的。
————————————————————————————————————
第二个问题谈谈紫砂泥料。关于紫砂泥料,有问不完的问题。例如紫砂泥料是不是大部分都是“化工料”?现在的泥料品质是不是不如从前?紫砂的“双气孔结构”是否能让茶变得更好喝?什么样的泥料才算是好泥料………………总之有无穷无尽的问题。紫砂泥料方面的玄学最多,各种匪夷所思的说法也是俯拾皆是。要学会看紫砂壶,首先要学会看泥料。学会看泥料的前提是正确认识紫砂泥料。紫砂泥料就是一种普通的矿物。紫砂的规范学术名称,为“含铁质粘土质粉砂岩”(李昌鸿《紫砂生产工艺》引自建材部地质公司于一九七四年五月的紫砂泥岩矿鉴定报告)。
泥料常见的就是三种:紫泥、朱泥和段泥。这三种泥料并不是紫砂泥料的严肃分类,但由于市面上最多见的就是这三种泥料,我就只说一下这三种泥料。清水泥、底槽青、红皮龙等一并都归到紫泥类目里说;降坡泥由于也是共生矿,就归属到段泥里一起说。之所以不说本山绿泥,是因为用纯本山绿泥做的壶极其稀少,大部分所谓本山绿泥,良心的就是用段泥冒充,不良心的就直接是低劣化工料。要注意我这里用的是低劣化工料,而不是笼统地用“化工料”一词。“化工料”也有高端泥料,比如好的民国绿、墨绿泥等,市价昂贵,这里不展开说了。
优质的紫砂泥料,有一种独特的质感。这种质感温润、沉稳、典雅、和谐乃至于高贵。学习紫砂泥料,就是通过近距离观察无数把壶,无数次观察体味,才能对这种质感了解于心,大化于无形。至于看颗粒、看云母碎片、看杂质和铁质等具体的指标,都可以作伪,只能作为辅助手段,不可一锤定音。比如看到某个壶,泥料干干净净没有杂质铁质,便断定这是酸洗过的泥料,这就是不准确的。真正实至名归的高工大师的工作室里,架子上的壶虽然不多,个个都是珠光宝气,熠熠生辉。一进屋就能感受到满目宝光。
以上这些就是紫砂矿石标本,有的很硬,摸上去和石头没什么两样;有的就偏软,用手就能掰碎,不过只要放到露天环境里风化一段时间,就会逐渐破碎,变成小碎快。炼制成成品泥的紫砂泥料的性质有别于一般的陶土。一般的瓷土和陶土,都有很强的粘性,并且比较软,这样就可以用最传统的拉坯成型,但紫砂泥料拉不成坯。举目所见,古代中国的各处古窑址,但凡是圆器,几乎全部都是用拉坯方式成型的。古时的宜兴也是江南地区比较重要的陶业基地,宜兴窑受到相毗邻的古代名窑越窑的影响,自汉代即能烧制原始青瓷,后来由于原料所限,陶土中含铁量高,胎质疏松,产品逐渐向平民化发展,改为以烧制不值钱的日用粗陶如缸盆罐一类的为主。日用粗陶,例如大缸,因体量太大,兼陶土颗粒粗,不能用常见的拉坯方式成型,就得用盘筑法成型。盘筑法,顾名思义,就是先把陶土搓成泥条,然后盘起一圈,做很多个这样的泥条圈,然后叠加到一起,并用泥浆抹平泥条之间的间隙。这是一种很简陋的成型方式,省时也相对省力,但成品粗糙,仅堪日用。但就是这种很简陋的盘筑法,为日后紫砂独特成型方式的诞生,埋下了一粒小小的种子。经过了几百年,这粒种子终于长成参天大树。
成书于明代末年的《阳羡茗壶系》中这样记述紫砂的起源:“金沙寺僧,久而逸其名矣…………抟其细土,加以澄炼,捏筑为胎,规而圆之,刳使中空,踵傅口、柄、盖、的,附陶穴烧成,人遂传用。”这段话里有很关键的四个字:“捏筑为胎”。捏筑与盘筑,是大相径庭的两种成型方式,但是陶业史上盘筑在前,捏筑在后,捏筑应当是受了盘筑的启发而诞生的成型方式。捏筑为胎,说得白话一点,就是用一块陶泥,用按捏的的方式捏出一个壶身来,好比小朋友们玩橡皮泥。拉坯可以把坯体拉得很圆很规整,但这种捏筑的方式就不行了,只能做一个大概的圆形出来,而且表面肯定也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所以还需要用专门的工具修一下:就是“规而圆之”。这种方法比较原始,直到明末的时大彬,才真正确立了比较成熟的紫砂器拍打成型的方式。
李昌鸿的《紫砂生产工艺》(出自顾景舟、徐秀棠主编的《宜兴紫砂珍赏》 香港三联书店.1992)中对于古时紫砂泥料的生产加工有着清晰的说明:自明清至民国,紫砂泥矿土的开采和加工,其设备和方法都很简陋,经营者以私人为主,人称“塘户”。“塘户”把开采的紫砂矿泥卖给磨坊人家,磨坊人家把大块的紫砂矿泥,摊在竹席上日晒,不让杂物混进矿土,并用小铁锤把它们敲成核桃大小的小块块,经风化后又成枣核大小的颗粒,再用石磨研细。磨细了的泥粉用粗细不同的麻筛分筛之后,倒在石盆或匹缸中,加适量的水拌匀,然后就地掇成一尺长六寸见方的元宝状湿泥块。将这种湿泥块堆放在阴凉处,使之慢慢陈腐,最后用木榔头在泥凳上槌炼腐泥,并加入一定量的熟泥(制作过坯件的余泥),这样一层一层,一遍一遍地槌炼,逐渐排出泥中的空气,增加泥的可塑性,就成了可以制作坯件的熟泥。随着时代的推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紫砂泥的粉碎方法由小磨到石轮碾,又由碾砣碾到机械加工处理,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劳动环境也相应得到了改善。
李昌鸿文中所说的“机械加工处理”,指的是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紫砂一厂开始引进雷蒙粉碎机和真空练泥机,从此,可以大规模加工紫砂泥料,泥料炼制速度大为加快。直至今日,普通商品紫砂泥料还是使用机械加工处理方式,但是由于市场需求日益多元化,紫砂作者们对于泥料也多有个性化需求,泥料加工车间也各有绝活。加工优质泥料的车间已不再采用大规模的常规机械加工方式,而是在传统小石磨的基础上,改用较大尺寸的石磨,由电动机驱动。传统小石磨尺寸只有尺许,可由人力摇动。小部分喜好钻研紫砂泥料的作者,偶尔仍会使用这种传统小石磨研磨紫砂矿料,然后炼制成泥,用作小批量制壶或拼配其它泥料。
我在前文讲过:优质的紫砂泥料,有一种独特的质感。这种质感温润、沉稳、典雅、和谐乃至于高贵。这种质感,只有在紫砂壶成品上才能看到。还未制壶的泥料本身,是看不出什么质感的,就和普通陶土差不多,有红的黄的紫的灰的,外观质感和普通粘土类似。而制作紫砂壶的第一个步骤,用“搭子”打完的泥片,也丝毫看不出半分紫砂壶的特殊质感,只有做到最后一步“了坯”,紫砂表面特有的光洁润泽才会初步显现,经过两次至数次的窑烧,紫砂壶的表面才会显现出宝光与水色。
关于紫砂泥料的品质,很多人想当然地以为,越老的壶泥料越好,明清的老壶泥料最佳;也有人认为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一厂时代泥料为最优。关于这个问题,接下来,要多处引用一篇出色的论文:江夏. 历代宜兴紫砂性能与工艺初探[D]. 景德镇陶瓷学院硕士论文. 2011
这篇论文的第四章是“历代宜兴紫砂样品的分析研究”,其中的数据分析非常详尽,包含了历代紫砂配方演变规律 、古代与现代紫砂样品的对比分析 、紫砂原料与紫砂样品对比分析、气孔形态及分布对紫砂性能的影响、宜兴紫砂壶对茶水使用功能的影响五部分内容。其中最关键的三个问题分别是古代的紫砂泥料品质是否比现代更好、紫砂的“双气孔”结构是怎么回事、紫砂能否让茶变得更好喝。论文均以实验的方式进行了验证,非常精彩和精准。
下面就直接照抄照搬论文内容,我稍作了一些加工,略去实验过程和说明,修饰了个别不易懂的词句,重点说结论。有兴趣详细了解的壶友可以上知网下载论文原文。
明晚期到清初期紫砂样品,断面颗粒较粗并夹杂少量杂质,颜色大多以紫黑、深紫为主,明显见到比较大的气孔,且较多。这表明,在当时紫砂原料颗粒较粗,纯度不高,处理工艺较落后,同时也反映出成型和烧成条件也不成熟。清早期、清中期,断面观察显示出紫砂试样颜色上开始偏红,颜色均匀,胎质较为细腻,气孔还是较多。晚清民国与现代,断口呈细粒状,色泽均匀,气孔较小细微,而现代颜色表现更加多样,开始加入金属着色剂。综上可见,从明晚期至今,紫砂原料处理与加工、成型工艺、烧造环境都有明显改进。明晚期和清初期紫砂胎体中有较大颗粒石英,多呈角砾状,轮廓鲜明,尺寸较大,还有较多游离状态的石英砂颗粒,胎体基质颜色偏暗黑色调,可以看出这两个时期对于原料的加工不太讲究。清早期、晚清民国时期、现代样品中石英颗粒的尺寸逐渐减小,石英边缘较为圆钝,还可以看到小颗粒的黑色铁矿物存在以及石英砂颗粒,并且现代紫砂胎中银白色的云母片相对较为清晰。
关于为何早期紫砂胎土组织气孔较多而现代紫砂胎土组织比较细密,论文也给出了解释(有些人以为早期紫砂因为泥料好,所以气孔多,这当然是不对的):现代紫砂胎土组织最为细腻,大而明晰的团团颗粒和砂粒较少,泥质较为精炼,时代越晚的胎体则较前者的胎土更加细密。这与原料的处理和烧成工艺有直接的关联。早期原料处理工艺较为简单,泥料经过自然风化,石英颗粒尺寸较大,造成在烧成过程中只有晶粒表面受到四周玻璃相的熔蚀而熔于其中,其核心部分可能以残晶形式存在胎体中。这些残晶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因晶形转变而造成开裂,烧成后胎体中的空隙、缺陷较多。而后期原料的处理工艺较为成熟,筛子出现细分,将粗细颗粒分开,使得配制胎中的石英和其他矿物能充分粉碎,因此在烧成过程中受到四周玻璃相的熔蚀而全部熔于其中,这样,就降低晶形转变而造成胎开裂的发生率,胎体就较为致密。
关于不同时期紫砂的吸水率:其中现代和清初的显气孔率和吸水率都远小于其均值线,显气孔率上明晚、清早和清中三个时期的样品都高于均值线,明晚最大,清初和晚清民国则在均值线上下波动。吸水率方面现代和清初样品都低于其他各时期样品,现代吸水率最低,在 1%左右,基本上达到瓷器吸水率的水平。其他的时期样品吸水率在 3%—5%区间内,相比一般陶器的吸水率还是较低的,这与紫砂陶的烧成温度偏高有关系,它们的烧成温度高于 1100℃,烧成温度高,低共熔体增多,体积收缩,液相增多并逐步填充颗粒间空隙,气孔率和吸水率都相应减小。因此紫砂陶的吸水率低于一般陶器,某种程度上达到普通瓷器标准。
关于不同时期紫砂的化学成份组成:古代宜兴紫砂配方组成与现代使用的紫砂泥料存较大程度上的差异。现代所用的紫砂原料 Al2O3含量较高,一般在 22%以上;相应地SiO2含量较低,基本在 64%以下。而明晚至晚清民国时期紫砂陶 Al2O3的含量大多在 21%以下,SiO2含量一般高于 65%,最高者甚至达到 76.39%。总之,明晚期至晚清民国时期的紫砂陶器,其所用原料虽为当地的紫砂泥料,但经过数百年的开采使用,地层已有较大变化,古代紫砂所用原料与现代原料已有了较大的差异。古代原料的矿源也有可能与现代矿源不在同一地区内。
关于紫砂的气孔问题:紫砂的成型方法直接影响着其气孔的层状分布。紫砂壶的成型手法是拍打成型,壶身外表面经过不断拍打,从而将坯体表面凸起的粗颗粒向下压挤,将坯体通身修整得平整光滑,在坯体外表面形成一层较细致的表皮层。这种表皮层,在烧成过程中,会容易形成一层较致密的烧结层。外层颗粒较细,气孔较少。而内层较颗粒较粗,较为疏松的内壁因粗颗粒的堆积、收缩比率不同形成空隙,并且呈现出气孔较多且大的特点。紫砂试样气孔结构在纵向梯度上表现出从外向内,气孔率逐渐变大。紫砂试样外表面孔径尺寸较小,主要以圆粒状小气孔均匀地分布在陶瓷基体中,从中间层开始,气孔尺寸开始逐步增大,气孔率为 9.89%,呈小线条状散落在胎体中,而内表面紫砂试样的孔径达到最大值,气孔率为 15.81%,形状不规则、大链条状,基本上填充了整个表面。因此这种梯度变化属于一种渐进式的气孔分布形态。紫砂试样在横截面上气孔形态有粒状大小不一的小气孔、大气孔,并且大小气孔无规则在分布在横截面上,形成相互间串联、相互贯通的一种气孔网络。 结合紫砂气孔在纵向和横向面上的特点,可把紫砂陶层看做类似于一种多孔的海绵,孔状结构清晰明显。随着梯度的变化,紫砂气孔孔径、分布率、形状都相应地改变。整体上可将紫砂气孔看作是一种多层多孔的网状结构。而与参考文献中记载,将其气孔特征定义为“双重气孔”形式,有相同点,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其中两种形式气孔的形成都是紫砂泥料在制备、成型干燥、烧成收缩过程中,由于原始颗粒、矿物之间体积收缩,形成的空隙没有被液相填满,以及不同矿物之间收缩程度不同导致气孔的出现与形成。因此,紫砂的气孔特点归为多层多孔的网络状结构,可能更为确切。
关于紫砂泥料能否让茶更“好喝”:论文采用测定紫砂壶冲泡的茶汤中主要成分含量的方式进行验证。首先是茶多酚含量的测定:茶汤中茶多酚的含量随时间的延长而不断增多,使用紫砂材质的茶具浸出的茶多酚明显高于其他材质的茶具茶多酚含量。宜兴紫砂壶的茶多酚浸出量高于普通紫砂壶。然后是儿茶素的测定,测定结果与茶多酚一致,均为宜兴紫砂壶浸出量最高。最后是最为有趣的微生物检验。
周高起《阳羡茗壶系》里提过一句“注茶越宿,暑月不馊”,如果光看这八个字,会觉得紫砂壶很神奇,自带保鲜功能,但周高起的原文是一大段啊,并不是只有这八个字。原文是“壶供真茶,正在新泉活火,旋瀹旋啜,以尽色、声、香、味之蕴………乃俗夫强作解事,谓时壶质地坚洁,注茶越宿,暑月不馊。不知越数刻而茶败矣,安俟越宿哉…………悠悠之论,俗不可医。”周高起引用“注茶越宿,暑月不馊”这八个字,是为了驳斥这种俗到姥姥家的说法,不是为了吹捧紫砂壶。就好比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后面还跟着一句“以有涯随无涯,殆已!”但家长和老师们总是用前半句教育小朋友学海无涯天天向上。所以周高起你再高明,也抵挡不住不学无术断章取义之徒,现在大家都说“注茶越宿,暑月不馊”这八个字是出自你的《阳羡茗壶系》。周高起老先生要是泉下有知,一定会托梦给出版社的责编:“下次再印我的书时,把这咕噜掐了。”
关于紫砂壶是否自带保鲜功能,继续抄论文:测定四种茶具冲泡的茶水,两天所生长的细菌菌落的数量。结果是:在相同时间内培养情况相同的条件下,紫砂壶的细菌总数较高,高于白瓷壶,宜兴紫砂壶则是最高。这再一次验证了周高起老先生的话是对的,“不知越数刻而茶败矣,安俟越宿哉”,茶在壶里多泡一会儿都不好喝了,还等着隔夜,你傻啊。
紫砂属于多气孔结构,白瓷壶坯体致密、气孔较少,同时紫砂材质的热传导率比白瓷壶低,具备较好地保温性能,较好地阻止温度快速降低,使得水温能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一定的温度,就有利于茶叶浸出物溶出。同时另一方面,由于这种多孔结构,使得孔道中容易聚集、滋生细菌,因此在微生物检测中紫砂材质茶具泡出的茶,两天所生长的细菌菌落数量最多。
在江夏的硕士论文中,还有一项有趣的实验是测试紫砂的热稳定性。实验方式是将紫砂泥料的底槽青、本山绿泥、红泥、朱泥分别制成陶片,加热到 150℃,然后依次取出放入 20℃的水中急冷一次,检查每个试样是否会出现裂纹。若试样未出现裂纹,以每次间隔升温 20℃重复实验,直至烧到 250℃时为止,观察陶片是否出现裂纹。最后的实验结果是红泥、底槽青、朱泥均未出现裂纹,只有本山绿泥在烧到250℃时出现了细小裂纹。
该实验可以证明,紫砂泥料制成的陶片的热稳定性很好,但就紫砂壶而言,又是另外一回事了。因为紫砂陶片只是一个圆形的均等较薄平面,陶片内部几乎不存在残余应力,故热稳定性极佳。但紫砂壶是一个圆形的中空结构,壶身在成型过程中经过了镶接、拍打和挤压,并且要粘接上嘴和把,再经过烧制收缩,壶身内部存在着残余应力,在经历了骤冷骤热之后的急剧收缩与膨胀,残余应力被释放,就会造成壶身的裂缝。这种现象多见于朱泥壶,业内称之为“惊裂”,所以说紫砂材料本身的热稳定性固然很好,但不代表紫砂壶器物的热稳定性和陶片一样好。紫砂壶的热稳定性和玻璃、瓷器差不多,在较低温度时直接注入开水,急剧升温时,都有可能造成破裂。
下面用一些图片说一下什么是好泥料。这些图片上的泥料都是市面上能够买到的水平,不是什么绝版泥料,珍稀矿藏,家藏三十年云云。看泥料不是看颜色、看颗粒大小,更不是用壶盖敲壶听声。除了朱泥以后,优质紫泥、段泥都有一个基本特征:细看之下,泥料颗粒之间颜色不是均一的。当然泥料颜色远远看上去就和马戏团衣服一样花哨的也不行,优质的泥料远看上去是色泽均一,只有拿在手里近观,甚至用微距镜头拍照,放大照片后才能看出泥粒颗粒的色彩斑斓。这个特征只适用于紫泥,不能套用在朱泥上。朱泥的泥料颗粒颜色是均一的。如果杂质太多,那就是缺陷了。同样的一款泥料,窑温方面的微小差异就可以导致巨大的显色区别。比如同样是底槽青,有偏红的、偏紫的、偏黑的。有的底槽青泥料颗粒之间就有比较典型的“金砂隐现”的效果,有的就没有。不能拿“金砂隐现”这个特征去验证是不是底槽青。同样是紫泥,有细腻如脂的,有粗犷古朴的,还有像巧克力一样诱人流口水的。同样是朱泥,有黄的、桔红、大红、深红的。朱泥还有个特点,颜色会随着烧制次数的增加变得越来越红,所以朱泥作者一般都把壶烧到三次甚至以上,达到出窑时就光彩照人的效果。当然也不是所有的朱泥都可以烧到很红,这就是“各有心法,秘不相授”了。同样是段泥,有浅黄色,有金黄色,有深黄色。有的段泥本绿含量比较高,烧成后会呈现梨皮冻的质感,有的就纯属几种泥料夹杂在一起的共生矿,难解难分,这种烧成后就是深黄色,和同为黄降坡泥的共生矿几乎没什么区别。
首先发几张“刹顶”的泥料。“刹顶”为紫砂作者们用来形容泥料出众的方言,意为“顶级”。
但毕竟不是每把壶都会用上“刹顶”的泥料,用“刹顶”泥料做的壶,价格也都不怎么亲民。接下来,再发一些比较优秀的普通紫砂泥料图,拿这些图与电商平台上某些低价吹上天的紫砂壶对比一下,就很容易明白紫砂泥料的质感是怎么一回事。
第三部分,是关于紫砂的“工”,也就是紫砂壶的细节处理。细节处理耗时耗神,但又不是仅靠耗时耗神就能把细节处理好的。紫砂壶的细节处理,和器型把握是互为表里关系的。也就是说,细节处理和器型把握一样,对于紫砂作者的功力要求很高,“慢工”不一定能出得了“细活”。同时,细节处理水平还取决于作者使用制壶工具的熟练程度。功力比较深厚的作者,会根据自己的习惯和追求的风格,对购买回来的工具进行修改或直接自制独门工具。总而言之,紫砂壶的细节,是最能体现出作者的“匠心”的。我之前写过两篇看图说话式的紫砂细节相关文章,写得相对简略一些,有点以偏概全,在这里重新贴一下:
紫砂的辨别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没有标准。(要刨根问底的说,其实有标准,这个标准是物理性能和成分比例,丁山原料总厂以前内部资料上有记载,是勘探队几年的成果,不过对普通人用处不大,你也不大可能去砸壶做鉴定。何况现在市面上90%的外山料。)现在你能看到的很多标准都是商家为了卖壶的噱头而已,有些杂技派是真恶心。如果你真的感兴趣,可以先去淘宝上搜索300元以下的壶,看看他们的套路,权当学习。
壶不要选颜色鲜艳的,器型选择传统的可以看看书,书上的名家和老壶可以培养下对壶的审美。
丁山现在做壶的人很多,懂泥料的很少,但是每一个商家都会给你普及知识,每一家都有可能不同,导致消费者云里雾里。很痛恨做网店和做微商的,(里面肯定有好的壶商,不过数量太稀有),虚假宣传,以次充好,代工买证书。这几年看着身边那些做微商的挣了大钱,一年十几万签约一个工艺师或者高工,然后大批量的制作商品壶,饭被他们吃了,市场被他们占了,宜兴的名声被他们搞臭了,消费者上当后失望了,他们无所谓,买店铺,买玛莎拉蒂法拉利迈凯伦,晚上呼啸来去,天天纸醉金迷,喝酒泡吧找小妞,笑贫不笑娼。
可能会有人嘲笑我是没挣到钱羡慕嫉妒,对,老子是没挣到钱,我坦荡经营了这么多年还是这么穷,所以我恨他们那些没底线的网上微商,凭啥走歪门邪道的就比正当的活的爽快呢?看来我得当个佛系才顺应潮流吧。
如果说新手花十分功夫学习怎样可以买到一把不错的紫砂壶的话,我建议不如使七分劲了解一下如何规避紫砂壶的套路或者说陷阱。
这都是经过SEO的搜索,我并没有勾选选项,也就是说店家是花了成本推广的,那么抛开美工、文案、推广、运营、包装、水电杂项等,属于这个纯全手工紫泥壶的泥料成本和做工成本是多少?这可能是全手工吗?这可能是好泥料吗?
丁山现状是全手工壶但凡有一点名气都在4位数起,这是给经销商的价格,毕竟经销商量大,囤货压资金。没有名气的工手全手工壶在500左右是最低的价格,这条是标准线,低于这个价格的基本都是假的。这里要说明的是全手工壶不一定在价值上比模型壶好,但是价格一定高,这取决于工手所花费的时间,时间等于金钱,手工制壶工序繁复,从切泥块、打泥条、围泥片、划底片、打身筒、收底、篦身筒、制壶把、制壶流,直到毛坯完成,晾干后数次进窑烧制,要数十道工序。一名熟练工手每日工作8小时不停歇,一个月可以做三十多把壶,但是如果要做精工,保持作品水准的线把以内!那么再看图中月销量1490把壶从何而来?
虽然说昂贵的不一定好,但是便宜的一定不好。有句话很有道理,那些看天上掉馅饼的人,等到自己去接,往往接到的是砖头。
色泽过于鲜艳的往往是添加了化工料的结果,如今的工艺比国营厂当年的要好的多,颗粒粉碎的很彻底,可以均匀分布在泥料中,肉眼是看不见的。
过于红艳的添加了铁红粉,现在朱泥类是受灾区最广阔的,可以说没有添加的朱泥是少之又少,其中颜色有比较红的,甚至是紫红,枣红的那都是极品,常人难以见得,没有经过训练的人,很难分辨,如果有幸见过正宗的,与之对比,就比较容易分辨的出;
墨绿色的添加了氧化钴,大名鼎鼎的民国绿就是如此,以前民国时期和国营一厂时期使用德国进口的氧化钴,纯度比较高,色泽非常讨喜,因此很多人追捧,如今几百元的壶也用国产氧化钴添加,配方随意添加,绝对不建议选购;
泥料颜色发紫,发黑,暗沉,深紫,添加的是氧化锰;柠檬黄,色泽非常纯净的那种是添加了氧化钛。这里就挑选几种比较常见的说一下,还有添加铬氯,以前为了解决花泥问题添加的碳酸钡等等的就不一一说了。
这是上当受骗最多的套路,不知多少真心喜爱紫砂壶的人看着淳朴的老艺人照片,煽情的文案,动了恻隐之心,放下戒心,买完才发觉上当受骗,从此拒紫砂于千里之外,正是这些人目光短浅,竭泽而渔,短期赚的盆满钵满,长期来看谁还相信紫砂。
这样的套路充斥在网络上,相信见多了的朋友也能慧眼辨真伪,这样的例子有很多的共同点“老人卖惨”“家藏老泥”“精美图片”“煽情文案”,添加好友之后可以发现都是“专业商家”“专业客服”,您要不让客服再找那老人家聊聊,让老人家一个月做千百把壶出来看看?
包括一厂壶、天青泥、大红袍、紫茄泥、龙血砂、黑星土、黄金段、红皮龙、民国绿、桃花泥、本山绿泥等。
为什么说谨慎购买,因为这些稀有泥料是有正宗的,不过非常稀有,新手几乎接触不到,再者即便有,也不会是物美价廉的白菜价。
购买老壶又是一门庞大的学问,没有经过千锤百炼的火眼金睛,就不要去妄图捡漏了,尤其是顾景舟、时大彬、惠孟臣等等底款老壶,迎接你的往往是受骗后急于再找个下家欺骗以弥补自身损失的人。当然收了这样的壶准备转身去高价骗人的兄台当我没说。
再者仿老壶是如何仿的只有操作的人知道,据我所知包括却不限于“鞋油”“白水泥”“微波炉”“涂汁法”。
私以为选购一把紫砂壶的顺序应该是第一眼觉得很有美感,比例协调,让人感觉很舒服,再者细看做工精细,泥料优质,末尾询问作者及价格。
而紫砂新人迷信陶协,高价追求“世界XX”“全球XX”“中华XX”“国家级XX”,实际上这些名头,并不能代表其专业水平,部分人声称为了送礼不得以为之,那我要说抱歉,这只是你不了解紫砂行业,不代表没有职称便没有价值,有职称就有价值,这两者没有必然联系。相反牟定消费者这样的心理,市场上充斥着“代工壶”“造假壶”,消费者应该从源头拒绝,这样才能拨乱反正。
有很多商家追求标新立异,将一些噱头放大当做卖点推销。这一类商家我称之为“杂技派”,有点跑偏方向,如果靠之抬高价值就未免有点落入下乘。
比较常见的有“倒立法”“抓住壶钮旋转”等。前者其实与壶型有关,比如西施,一把做工一般的灌浆壶也可以轻松玩倒立,有的像石瓢之流是根本玩不了倒立的。后者其实与做工也无关,是整口的缘故,通常普通工手都会把壶拿给专业整口的加工,与工手无关。
知识,需要验证,需要传承。在“不懂想懂”的起步阶段,海量阅读,良莠兼收,不是难事;在“似懂非懂”的验证阶段,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难上加难。希望在此分享的一些浅薄知识可以给真正喜爱紫砂壶的朋友带来一点帮助。
作为一个从事紫砂行业16年的人,很多壶友都会问我这个问题,特别是玩壶的新朋友.
大圣本身自己也在卖壶,知道这里面的一些道道,结合多年的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下:
你买壶是为了自用还是送礼,亦或是收藏.自用是喝什么茶、对紫砂壶利茶性要求高不高?送礼的人他本身是否懂壶?你送礼的预算是多少?要收藏的人是否有钟意的艺人?等等
这不是无稽之谈或者夸大其词,如果你真正在行业里深耕了十多年,你就会知道。
八月份的时候,一位老师那里喝茶,谈到本山绿,他说愿意三万一块拿最纯的料,真人真事。当然,还有不信的,下次来宜兴,带你去一些实力派那里,亲自问问人家用料的价格。
选料,如果是新手入门,就老老实实的从普通紫泥开始最好,像红皮龙,清水泥这一类,都有不错的适茶性。
现在市面上的紫砂壶有全手工、半手工、手拉胚、机车壶等。这些当中无疑全手工的紫砂壶对于玩壶之人是最好的。但我们也不用完全否认其他壶,不要轻易去否认一把半手工的紫砂壶,
实际上,半手工紫砂壶由于缩减了制作的时间,在传播紫砂文化的过程中,半手工的紫砂壶起到了居功至伟的作用。
如果经济条件准许,一定想找全手工的东西,那就直接往一千以上看,一千以下即便有所谓的全手工,也不推荐。
如果只是拿一把壶当个居家日用的茶器,没啥要求,半手工也能满足要求,找一把低点五六百,高点七八百,都行。
所以我们在挑选之前,自己要稍微了解一些如何区别全手工和半手工的方法。因为网上即便是一千以上,标注全手工而实际是半手工或者仿手工的,也比比皆是。
第二,职称类别里要是制壶专业,而不是什么陶刻,工艺美术等其他专业。除非你买的是茶叶罐
第四,别看证书,要相信我国人民从古至今的创新能力,你要秦始皇修长城的证书也能弄来。
第五,七老八十或者制壶世家之类,长个心眼。君不见一个师的58岁老艺人已在某宝称王称霸?要知道一个艺人线岁之间,有体力,有精力,有阅历。再往上,实力没突出,腰间盘先突出了。顾景舟做那五把传世的景舟石瓢,也不过35岁。
传统的经典紫砂壶,比如石瓢,仿古,掇只,掇球这一类,都有着行业公认的经典为标准,虽说器型的审美是仁者见仁的事情,但是这样的经典历经百年,依旧熠熠生辉,一定有着我们国人普适的审美情趣。
石瓢仿古看景州,掇只德钟观大亨,掇球汉扁有寿珍,僧帽虚扁时大彬,水平梨型惠孟臣,南瓜松桩陈鸣远,井栏葫芦陈曼生,竹段报春朱可心,筋纹方器王寅春。
更多关于紫砂的干货可以私信大圣,或者查看下方大圣说壶的专栏文章.亦或关注大圣的公众号“紫砂壶友”,一起品茶论壶,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近年来,根据《宜兴紫砂保护条例》规定,宜兴紫砂矿暂时停止开采。黄龙山——“本山”矿区已经封矿。原料的短缺直接导致紫砂器价格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不过一切都没关系,因为我们推出了——死便宜又好看,贼光油量,不含任何紫砂泥的“紫砂壶”系列!
亲~你看这致密工整的太阳线,第一眼就能知道是手艺人一针一针修出来的。请支持我的艺术,59.9买不到吃亏买不到上当。3天顺丰包邮包退换,还不赶紧下单吗?
此壶虽不存在紫砂,但是青出于蓝更高于紫砂。秘方自制泥料,添加氧化铬绿、氧化钴、二氧化锰、氧化铁和工业碳酸钡,富含矿物质。开壶既有异香,不养都有水色。乃是无上佳作。
我是一个有梦想,却不愿意努力的手工艺人。自从我花钱从XX机构买到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起,我决定做一个在我有心情时坚持原创的专业艺术家。我知道只有我的刻章值钱,但大家相信我,总有一天我会和我的刻章一样值钱。
虽然现在我在“宜兴工艺美术专业技术职称查询系统”上面查不到,但是总有一天你们会在上面看到我的大名。
公司地址:山东省威海市奇亿紫砂文化有限公司
电话:15232077821
传真:400-822-4455
邮箱:595588519@qq.com
集团网址:http://www.qzqs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