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首页·富联娱乐挂机·首页
作者:an888    发布于:2023-06-04 21:50   

  首页·富联娱乐挂机·首页此壶为翟应绍在蔓生石铫的基础上改良而成并镌刻书画,杨彭年制作,所以后人以子冶命名。《清代画史增编》记载:“瞿应绍······上海明经,性古雅,能鉴别金石文字,画宗南田而用笔放逸,又画竹功力最深,尤精篆刻。所制茗壶,摹法曼生,制极精雅”。

  石瓢壶身,源自舂米的石碓,口小腹大;但不同于石碓掘地半埋,石瓢壶以三足立身;旧时为避尘秽,农家借用锅盖遮挡,故此锅盖拎手演进为石瓢独有之过梁。其身碓形、底置三足、其盖桥钮,此三要素构成了石瓢遗传基因。

  据清末旗人震钧《茶说》谈到“器之要者”,当属铫。作为吊在炭火之上的烹煮用具,“铫以薄为贵,所以速其沸也,石铫必不能薄;今人用铜铫,腥涩难耐,盖铫以洁为主,所以全其味也,铜铫必不能洁;瓷铫又不禁火;而砂铫尚焉”。所以,紫砂铫取石铫形意而成壶,但已不具烹煮之功,仅作沏泡专用。石瓢名称由来源自顾景舟引用古文“弱水三千,仅饮一瓢”,而将“石铫”改称为“石瓢”,从此相沿均称石瓢壶。

  石瓢最初由曼生所创,但却以子冶命名。瞿应绍,字子冶,自喻壶公,最擅长画竹,兰,柳,能书法篆刻。喜以宜兴所制紫砂茶壶,刻绘竹于上而镌之,奏刀别有手法,为他人所不能望向其背,民国漱石生《退醒炉笔记》:“...今偶有此种瞿壶,古董肆皆居为奇货,非十金,数十金不可,而真者尤未必能”由此可见,此壶素来被藏家视为珍宝,几不可得,所以后人都以子冶石瓢作为经典去制作,故名为子冶石瓢。

  瞿子冶聘请壶艺名家杨彭年、申锡、吉安等制壶,在壶上书画并亲自镌刻,称“书绝,画绝,壶绝”三绝。子冶三绝壶,制作精良、格调高雅,是收藏界争相追捧的重宝。

  “书画壶”相结合的子冶三绝壶,是在继承陈曼生“书壶”,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发扬光大,与曼生壶一样,在紫砂陶艺史上有着崇高的地位,是清代紫砂壶中的精品名作。

  此壶为吉安制,壶身有子冶刻绘清溪泛舟图,无笔墨点染皴擦,却深有风骨,寥寥几笔,写意传神。

  壶身一侧,刻有烟波浩渺,垂柳数条,一艘小舟荡漾水上,虽无笔墨点染皴擦,却深得风骨,另一侧书铭“秋雨乍开霁,夕阳明柳丝。扁舟无桨荡,来生祗凭伊。”

  此壶为吉安制,壶嘴斜上而出,壶把弯曲成环,三足短小秀美,壶身轮廓饱满富有张力,饱满柔和又兼具挺括。

  以调砂技法制壶,壶身砂感丰富,所刻竹枝飘逸出尘,壶身更以刀笔镌刻:宿雨一番蔬甲嫩,春山几焙茗旗香。见玉壶清话,文意十足。

  此壶为吉安制,盖内落款为“嘉顺女孙珍藏”,乃是瞿子冶赠与孙女之壶,此器刚柔兼施,深谙允克用藏的精髓,蕴精气神韵于一身。

  壶身一面刻绘竹石图案,刀法凌而不乱,竹骨刚健有力,竹叶清明秀丽,金石之味溢于壶身。壶身另一面刻绘宣和贡茶诸字,以茶怀古,逸趣横生。

  壶身正面画刻折枝寒梅,梅枝从壶把下缘藉势横出,分两路绽放,左蔓壶嘴,上攀壶盖,势不可挡。

  另一侧行书刻铭:“几度花时醉花下,三年江北梦江南。并记惜抱轩咏梅花句,盖先生不独以文传也。”

  惜抱轩,即乾嘉时期文学泰斗、桐城派大家姚鼐室号,有藏书楼名惜抱轩,世称惜抱先生。

  此壶为吉安制,秀气而丰润,壶身明显高挑,壶流口部微张似喇叭状,壶盖小而盖沿厚实,壶把方折刚毅。

  泥料用紫泥调砂,颗粒隐现如繁星点点,壶身通刻梅花,笔法遒劲,仿佛自然生长于壶身。

  器腹有两侧瞿子冶各刻画金农、郑板桥画竹,竹叶画意延伸于壶盖,逸趣横生,刻工犀利,疏密交错掩映、枝叶生动自然,相应成趣。

  板桥之画侧铭:“板桥有此一纵一横,颇有逸情。子冶藏板桥画,盖仿梅花盦者。”

  壶盖有“子冶画壶”刻铭,内侧铭“宜园”,壶底镌“吉壶”章,把下有“彭年”印款。

  此壶乃吉安所作,壶身有瞿子冶刻竹掠墙及壶盖,把侧镌刻铭文:“秋风生 鹤梦惊 深竹露 煮茶声 子冶得石铫山房画戏作”。

  壶身一面有子冶行书刻铭,一面镌刻兰竹图。此石瓢壶做工精雅,书画镌刻精妙俱佳,为瞿壶三绝上品。

  行书刻铭:“以画竹法画兰,兰亦竹也。非竹非兰,未能免俗否。”行书款识“子冶”,阳刻篆书印款“月壶、吉安”。

  瞿子冶镌刻铭文:“以桂相恶其声,以浮江恶其名,不如壶。饮全我生。丁未仲夏(1847),子冶”

  此壶为申锡制,壶身转折处皆以圆弧线条构成,嘴、把衔接处自然,造型简练,线条流畅,壶身铭:竹里煎起茶烟,老冶。

  一侧壶身亦由瞿子冶刻绘竹枝,浓淡疏密,错落有致,此壶壶盖遗失,后由顾景舟先生配盖,因而被称为四绝石瓢。

  这把段泥石瓢,第一绝是申锡(清道光咸丰年间制陶名家)制壶,有其篆书印款“申锡”和“茶熟香温”;第二绝为瞿子冶书刻壶铭,“竹里煎起茶烟 老冶”;第三绝是瞿子冶刻画修竹。那么还有至关重要的一绝,是什么呢?

  这第四绝就是,当代紫砂泰斗顾景舟大师为其配盖,在壶盖内侧刻有:“壬申(1992)仲夏为子冶壶配盖”,加“景舟”印记。

  此壶原来的壶盖缺失,遂请顾景舟大师重新配盖。然而“宁做三把壶,不配一个盖”,因为紫砂烧制的过程中变量甚多,随着每次紫砂泥料的调配,呈现出来的色相有所不同,泥坯烧成后的收缩率、窑温和烧法等也会造成变化。配盖必须根据原壶的品相、色相与赋意等元素加以调节,要配出原壶的泥、功、形、神、气等,绝非易事。

  顾景舟大师以其精湛的技艺,重现子冶石瓢的神韵,无意间配成了一把“四绝壶”,此壶可说是清代至当代,申锡、瞿子冶、顾景舟三位制壶大师,跨越时空合作的作品,是文人壶艺史的缩影,世间绝无仅有。

  基本是一个等边三角形,流(壶嘴)、口(壶口)、把(壶把)呈水平状,所谓的三山齐平就是说这个(见绿色线条),但个人更喜欢这把壶的把,从壶身至远端稍稍上扬(高出了水平线一点点),使得整个壶把力道十足。黄色线条标注了壶嘴与壶身的角度,这把壶基本是保持在90度,短促有力,蓄势待发。

  子冶石瓢整体的线条非常硬朗,包括直流、圈把,都是它的特色,实用功能自不必说。直流泡嘴的设计特色,出水畅爽是一定的。同时它的圈把,大小合适,持握起来也非常的舒适。

  子冶石瓢的几何原理:筒三角、把三角、纽三角,流与身筒夹角的型,还是三角,把的三角从身筒过渡到流,形成三个三角的相互穿插,在顶上加入一个三角纽,身筒又非常稳重的撑起了两边角度对等的小三角,子冶石瓢满足黄金比例。确实如大亨掇球的概念,将多个圆融入了一个圆。

  第一把杨彭年子冶石瓢:显然没有三山齐平的概念,相对于后期改进的壶型,它的壶把上端接近水平,流与壶身目测也应该是90度甚至小于90,桥形钮做的过大,整体看上去会显得有点笨重。

  第三把顾景舟子冶石瓢,近乎完美,把、口、流在一水平线上,粗细搭配也很合理,流与壶身的角度应该是大于90度的,与壶把的角度遥相呼应,张扬且舒展,真正做到了不肥而坚的感觉。

  第二把当代子冶石瓢:稍作了些改动,明显可以感觉在流、钮、把的角度上刻意收紧些许,整把壶给人一种干练硬朗的感觉。

  所以说看起来都叫子冶,但细微的线条处理就能改变整把壶的气质,可谓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翟应绍(1780-1849)字子冶,号月壶,善画竹、兰,兼能书法篆刻,尤喜以丁山所制紫砂壶,绘竹于上且镌之,奏刀别有手法,他人难望其项背,故当时一壶之值已然三、四两;待翟生故去价更昂,流通鲜有“翟壶”,各居为奇货,非十金数十金不可得,而真者尤未可得。

  杨彭年(1796-1850)字二泉,号大鹏,清嘉庆、道光年间制宜兴紫砂壶名艺人,浙江桐乡人。善制茗壶,有的浑朴雅致,有的精巧玲珑,且善配泥色。首创捏嘴不用模子和掇暗嘴之工艺,虽随意制成,亦有天然之致, 世称“彭年壶”,对后世影响颇大。

  子冶石铫素来被收藏家视若珍宝,几不可得,所以后人都以子冶石铫作为经典款去模仿改进。后来衍生了景舟石瓢,汉棠石瓢等。

 
 
公司名称:奇亿娱乐紫砂文化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山东省威海市奇亿紫砂文化有限公司
电话:15232077821
传真:400-822-4455
邮箱:595588519@qq.com
集团网址:http://www.qzqsjy.com/